古代计量检测:计量在中国历史上称为“度量衡”。中国古代用人体的某一部分或其他的天然物、植物的果实作为计量标准,如“布手知尺”、“掬手为升”、“取权为重”、“过步定亩”、“滴水计时”来进行计量活动。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度量衡,不一致的度量衡制度在秦朝首次被统一起来,计量学在历史上首次引起重视。
公元9年,王莽铸造了“新莽嘉量”,实证了汉承秦制。新莽时期还发明了游标卡尺,与现代游标卡尺结构相似,这标志着传统计量理论的成型。
东汉末年,用来被测路程的记里鼓车的出现,是人类计量的重大进步。
唐朝,度量衡制度进一步被完善,唐吕才制造的“四级补偿式浮箭漏刻”是目前记录最早的第一件精准的计时器。
元贞八年,杆称的出现及广泛应用也标志着计量学的渐趋成熟。
清康熙帝新自订营造尺,天平、铜砝码的出现标志着计量学又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。
新中国成立后,计量制度开始统一,并建立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计量种类,实现了计量事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,文化大革命之后,中国计量在法制化的道路上,进入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新阶段,进入了它的现代时期。
计量校准的特点有:准确性、一致性、溯源性、法制性。
引用水的硬度、硝酸盐、细菌总数,工业废水中的有害重金属和农药等有机物,生活污水中生物需氧量(BOD)、氨态氮等,是水质监测中的重点对象。随着计量检测技术的发展,水环境监测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。
上一篇:计量检测与环境仪器校准
下一篇:仪器设备的保管人员须保管好零配件
佛山市广电计量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7005564号